德州工信局、投促局领导及企业代表赴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

时间:2025-02-19作者:文章来源:机电工程学院浏览:11

213日,山东省德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洪魁,德州市投资促进局领导及所属地区企业代表一行到访学院,双方围绕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及校企协同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院长徐建安主持座谈,校资产经营公司、科研院校地合作处及相关院系科研团队代表共同参会。

座谈会上,徐建安院长对德州代表团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参会校方人员,包括校资产经营公司董事长任喜峰、科研院校地合作处副处长方超、学院科研副院长杨志勋、机械电子工程系主任王克义教授,以及特种机器人团队杨勇、郭健、王兴远等教师代表,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李玩幽教授团队亦派代表列席。

徐建安重点介绍了学院的学科特色与科研优势。他表示,机械工程学科立足船海装备领域,深耕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设计学等方向,形成了鲜明的行业特色。他特别提到杨勇教授团队在电机驱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的突破,强调学院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使命,期待与德州企业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领域深化合作。

孙洪魁局长对哈尔滨工程大学深厚的军工底蕴和“严谨、务实、创新”的校风表示高度赞赏。他介绍,此次德州代表团涵盖工信局、投促局及恒力电机、金信空调等多家企业代表,旨在通过实地对接,破解企业技术瓶颈,构建长效合作机制。

孙洪魁指出,山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正着力推动产能升级与核心竞争力提升,但“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不足”仍是关键痛点。他提出,政府需发挥桥梁作用,探索从“随机项目对接”向“共同投资培育”的可持续合作模式转型,通过共建研发平台、联合技术攻关等方式,实现校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杨勇教授结合团队与德州企业合作案例,分享了高校科研对接产业的思考。他强调,技术成果需跨越“实验室成熟度”向“产品化成熟度”升级,而这一过程离不开校企在研发初期的共同投入。“唯有将市场需求嵌入技术研发全周期,才能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高效衔接。”杨勇表示。

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项目主任巩方彬以与哈工程率志君教授团队合作为例,介绍了双方在电机系统优化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呼吁进一步拓展合作深度。

校资产经营公司董事长任喜峰则从机制层面剖析当前校企合作痛点:“信息壁垒导致供需错配,随机性合作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他建议建立常态化对接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实现“技术-经济”双向赋能。

自由交流环节,山东金信空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子才提出企业亟需“节能化、智能化、小型化”控制技术升级需求,与杨勇团队研究方向高度契合,双方现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孙洪魁局长总结时表示,此次交流为德州与哈工程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德州将推动校企从“点状合作”向“系统生态”升级,助力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徐建安院长表示,学院将持续开放科研资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速创新成果落地,为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贡献“哈工程力量”。